本网讯(第一附属医院)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接续发展,1月12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橙心助老”团队来到医院定点帮扶村——铜鼓县永宁镇兴源村,举办兴源村“橙心助老-智慧银龄志愿服务基地”揭牌仪式。南大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霞与铜鼓县政协副主席李荷云共同揭牌,医院女科协相关专家及“橙心助老”志愿服务团队共计30余人参加仪式。同时,专家们还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咨询和健康诊疗服务。
揭牌:打造首个乡村服务基地

“橙心助老”志愿服务团队围绕“慢病管理不出村”的服务理念,着力解决独居老人及失能老人看病难、不会看、不懂看的难题,在黄霞的指导下,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不断丰富“橙心助老”服务品牌内涵,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与铜鼓康养胜地理念,组建了兴源村“橙心助老”志愿服务队,打造“智慧银龄康养”服务基地。
该基地依托南大一附院在兴源村建设的智慧健康管理驿站,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慢病管理、健康讲堂、健康义诊、亲情连线等暖心服务,持续推进助老服务的高效、便民,以新担当、新作为助推“橙心助老”工作不断开拓新领域。

“2023年建设完成的健康驿站,结合了大数据、5G等领先技术,具备健康管理一体机和5G远程会诊大屏;现在又新增医院‘橙心助老’品牌内涵助力,能更好地服务于全体村民的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驻村医疗工作队队员、南大一附院信息处大数据分析中心主任蓝淳愉表示。

义诊:送医入村暖民心

得知南大一附院的专家团队要来村里义诊,来自兴源村及周边村镇的问诊群众络绎不绝,早早就来到了义诊现场。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妇产科、骨科、全科医疗科、老年医学科、内分泌代谢科、儿科、眼科的专家们,根据群众的病症进行对症指导,耐心为群众们答疑解惑,讲解相关疾病的防护技巧和措施。

同时,现场还为问诊群众们测量了血糖、血压,发放居家常用药品。据统计,义诊当日专家服务团共接待群众300余名,免费测量血压、血糖100余人次,发放应急常用药包300余份,扎扎实实给兴源村当地群众带来了冬日的“橙色”温暖。
慰问:让困难群众有“医”靠
义诊当日,在了解到兴源村困难群众邱丽琼,患有一级肢体残疾后,黄霞立即带领女科协眼科、内分泌代谢科专家和“橙心助老”志愿服务队一起上门为邱丽琼开展疾病诊察,并给出详细的治疗建议。同时,专家组一行还走访慰问了当地一对失独困难群众。

“我从小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9岁起无法自主活动,仅能平卧或半卧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至今已经有23年了,平时生活起居只能靠母亲照料,这次省里专家来上门义诊,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的关爱和温暖。”患者邱丽琼道。

“为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优质健康服务,我们‘橙心助老’服务坚持推动资源下沉到乡村振兴一线,并把第一个站点设置在了医院定点帮扶村。”黄霞表示。“今后,我们还将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帮扶活动,同时,将‘橙心助老-智慧银龄志愿服务基地’延伸至省内更多村镇。”
南大一附院“橙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帮助解决老年人就医过程中所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增强老年人就医获得感。志愿服务开展三年以来,惠及院内外约200万名老年患者。在院内,老年患者平均等候时间减少了8.9分钟,满意度提升至98.7%,切实提升了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在院外,“橙心助老”模式已在省内20余家医院及5家康养机构开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助老就医服务的名片。
编 辑:李雯靖
责任编辑: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