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多措并举出“实”招,医疗惠民见“实”效,以问题整改清单、民生项目清单、成果转化清单“三张清单”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主题教育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用好“问题整改清单” 做好“履职尽责”文章
抓好问题整改是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问题整改清单”围绕推动发展遇到、职工反映强烈、调查研究发现等三个方面,梳理出问题30条,制定整改措施68项。
“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管理机制,每周动态更新,扎实推动解决了向塘院区发展路径不明确、改建工程进展缓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设备不足、高层次人才和年轻医生缺乏等一批医院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党委副书记陈南萍介绍。
经过整改整治,目前已明确向塘院区医康养发展路径,形成了向塘院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3年至2025年)初稿。修订了《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退休返聘及延退人员管理办法》,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及首席专家的留用力度,已聘用首席专家1人,返聘泌尿外科等专家2人。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接受了现场核查,得到了专家高度评价。院区改建门诊已完成整体搬迁,完善基建相关制度正同步进行。“成本管理系统软件”已完成立项前期调研工作,预计8月底前开始实施。
据悉,主题教育期间,四附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领题调研1项,直面问题矛盾,直击要害症结。共走访科室83个,访谈人员1219人,发放问卷调查2000余份,收集意见建议417条,掌握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8份,把困扰改革发展的“问题清单”变成领导干部的“履职清单”。
用好“民生项目清单” 做好“凝心聚力”文章
“职工有所呼,医院有所应”。民生项目清单结合职代会提案,梳理出职工反映较为强烈问题5项,制定整改措施13条。列明化解急难愁盼问题的“任务书”,绘就持续温暖人心的“路线图”,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归属感。
针对职工反映强烈的工作餐问题,召开食堂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协调会,深入开展工作餐补助实施后的满意度调查,形成工作推进方案和整改举措,健全完善《食堂管理监督考核实施细则》,实行日常巡察、每月督查、每季满意度调查的监督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对食堂的监管,促进持续提升餐饮服务质量与安全。
医院还结合实际需求,实施“净水”计划,在各科室增设净水机,基本实现直饮净水设备全覆盖,让职工暖心又放心。“有时忙起来一天都喝不到一口水,老式热水壶还要等烧开再晾凉,往往还没喝到水,又要去忙别的事情了。医院给我们配备了净水机,方便了我们临床一线,小的投入,给职工带来了大的关爱。”呼吸科护士胡招娣说。
调研发现患者办理住院周转时需在门诊部与住院部之间来回跑。医院在住院部收费处常态化增设挂号窗口,避免住院周转病人跑腿挂号。
“办出院要交身份证复印件,以前得花钱在自助机上复印,我们老年人又不会用。现在简单了,身份证交给工作人员,免费就帮我们搞定了。”为解决办理出院患者复印身份证不方便的问题,医院在住院部窗口增设了高拍仪,窗口工作人员对患者身份证或社保卡进行扫描,信息科开发住院身份核对系统,扫描后可直接上传到医院HIS医生工作站,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用好“成果转化清单” 做好“高质量发展”文章
院党委坚持把“重实践、建新功”作为主题教育的落脚点,聚焦院区改建、康复融合、“一院两区”建设等制约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急危重症救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医德医风建设、内部治理等威胁医院发展安全方面的淤点堵点问题,分类破题,形成转化成果33项。
领导班子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既紧盯难题,重点突破,快速解决,又找到共性,务实举措,形成成果,让每项调研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建立制度机制的过程。建立退休返聘及延退人员管理办法、“1+N”协同监督机制暂行办法、财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制度8项,形成长效机制。
四附院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持续完善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推动对策建议落地落实,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让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奋力写好主题教育的“大文章”,凝聚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让职工患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