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先进制造学院 徐翰、朱柯依)5月13日下午,南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报告厅内热闹非凡,200余名初中生整齐落座,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南昌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机械创新创业基地党支部的10余名大学生走上讲台,他们中大多数保研至985高校,这次学长学姐们带来的不是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一场充满科技魅力的互动体验——“大手牵小手——解锁科技世界的奇妙密码”科普讲座。
大屏幕上,一段3D打印技术的短片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镜头里,层层叠加的塑料材料逐渐成型,从简单的立方体到复杂的人像雕塑,仿佛“魔法”一般。坐在前排的初二学生张宇轩瞪大了眼睛,轻声问旁边的同学:“这真的是打印出来的?不是雕塑?”他的疑惑很快得到了回应——随着大学生志愿者刘德强轻轻按下启动键,一台桌面级3D打印机开始运作,红色的PLA塑料丝在高温下熔化,一点点构建出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会场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快看,真的是一层一层‘长’出来的!”“我家要是有一台这个,是不是可以自己打印玩具了?”后排的学生甚至站起身,想看得更清楚些。
3D打印笔“画”出科幻世界
活动进入互动环节时,现场气氛达到了第一个高潮。刘德强举起一支3D打印笔,笑眯眯地问道:“有哪位同学想现场体验一下,用这支‘魔法笔’在空中画画?”几乎一瞬间,台下齐刷刷举起了几十只手,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得站了起来,5位初一年级的小朋友小跑着上台,小心翼翼地接过笔,按照志愿者教的步骤,按下按钮。
为了让更多学生体验3D打印技术,大学生志愿者们带来了便携式3D打印机和打印笔,分组指导学生操作。教室里很快被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和欢笑声填满。“老师,为什么我的塑料丝老是断?”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志愿者们耐心解答,时不时亲自上手示范。不一会儿,各种奇思妙想的作品陆续诞生。
“这些都是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制作的,不会污染环境。”大学生志愿者陆诗怡向学生们介绍3D打印材料的特性,并展示了几种不同颜色的PLA线材。“我们还可以打印出可食用的巧克力、糖霜,未来甚至可能打印出人体器官。”这一番话让许多学生瞪大眼睛,交头接耳:“太神奇了,这简直像科幻电影!”活动结束时,每一个参与动手环节的学生都获得了大学生们准备的3D打印小礼品,拿到礼物的学生们爱不释手。


机器狗炫技,点燃少年科研热情
如果说3D打印技术让孩子们惊叹不已,那么接下来登场的“科技明星”——来自宇树科技的智能四足机器人,则彻底引爆了全场。“它可以跑、跳、翻跟头,甚至能适应复杂地形。”南昌大学机器人队成员陈友春拿着遥控器,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机器狗先是轻松展示了基本动作,紧接着一个“拜年”的姿势,向大家拱手道上祝福。“哇!”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惊呼,后排的学生甚至站了起来,踮起脚尖围观。
互动环节中,学生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它的电池能用多久?”“如果摔倒了自己能爬起来吗?”“以后能送快递吗?”大学生们一一解答,并进一步拓展:“四足机器人可以在灾害搜救中代替人类进入危险区域,比如地震后的废墟,它们能爬坡、钻洞,甚至携带救援物资。”“未来的快递可能真的由机器狗配送,但它们现在还在不断升级。”许多学生听完后连连点头,眼神中带着憧憬。


跨越年龄的科技对话
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学生们特意留出时间进行自由问答。原本以为初中生的问题会比较简单,但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度和知识储备让志愿者们惊喜不已。“机器狗会自己学习新动作吗?”“如果将来3D打印能造房子,建筑师会失业吗?”问题五花八门,甚至涉及人工智能和未来职业趋势。
“机器狗能通过传感器和算法不断优化自己的动作,但它的‘学习’和人类的‘思考’还很不一样。”大学生们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回答,甚至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就像你们玩游戏时的NPC,它们会按照程序行动,但不会像人类一样真正‘理解’世界。”这样的比喻让学生们恍然大悟,现场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活动结束后,南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物理教师章丽璟说到:“这样的活动丰富了我们学校科技节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她表示,未来希望能与高校有更多合作,把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引入中学课堂。

据悉,先进制造学院机械创新创业基地党支部与南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将开展以“先菁学堂·ScienceMaker”为主题的长期科普课堂,定期利用中学生课余时间开展手工制作、3D打印等技术的科普,为更多孩子打开科技世界的大门。
编 辑:李雯靖
责任编辑:徐 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