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 点亮“心”希望 | 四附院成功完成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
  • 作者:第四附属医院 摄影: 单位:第四附属医院
    点击数:
  • 发布时间:2024-02-08字体:[
  •   


    本网讯(第四附属医院)近日,四附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窦性停搏患者完成经导管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安置术。该手术是四附院首例通过微创技术完成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开启了四附院心律失常无导线介入治疗新领域。

    81岁的李老太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期反复出现黑朦、眩晕等症状,来四附院心血管科就诊,后诊断为心律失常一房性早搏。入院后予动态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7.7秒,随时有昏迷、心脏骤停及阿斯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可能,与家属沟通后决定安装起搏器。

    但是李老太长年身体不好,体重不足80斤,如安置传统的起搏器,起搏器囊袋制作困难,缺乏脂肪填充,囊袋穿孔、感染的风险极大。已是耄耋之年的李老太一听要切开皮肤放置起搏器,还有导线连接心脏,害怕自己恢复不了,坚决不同意手术。

    为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四附院党委委员、心血管内科方正旭主任团队对李老太的病情和需求进行全面评估,认为经导管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是目前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具有不需囊袋、感染风险小、恢复快等优势,还能解决患者不愿开刀、不想导联线连接至心脏的困扰。我们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详细对比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的特点,最终打消了患者顾虑。” 方正旭介绍。手术在局麻下进行,穿刺右侧静脉,交换6F穿刺鞘为16F鞘管,循鞘跨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送无导线起搏器至右心室心尖和间隔部,测得电极参数在正常范围内,释放并固定无导线起搏器,拔出鞘管,全程仅用时30分钟。术后检测起搏器工作一切正常,术区无感染不适,李老太现已康复出院。

    方正旭介绍,这款无导线起搏器是全球最小的起搏器,体积不仅只有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寿命还能长达12年之久,同时还能够兼容3.0T核磁共振扫描检查,通过微创方式植入心脏内,无导线、无囊袋,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患者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专家介绍

    方正旭,心血管专业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附属康复医院)党委委员、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第四临床医学院教研室主任。2013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对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危重症医学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擅长经桡动脉或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缓慢性心律失常单腔、双腔心脏起博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肥厚性心肌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呼吸机辅助通气。


    编    辑:夏  芸

    责任编辑:涂金凤

热点新闻更多>>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办公楼三楼   

电话:0791-83969057   邮编:330031

版权所有:南昌大学新闻中心     点击数:


手机版新闻